@ 作者:达内 Python 教学部,吕泽
@ 编辑:博主,Discover304



:star2:网络并发模型


:star:网络并发模型概述

  • 什么是网络并发
    在实际工作中,一个服务端程序往往要应对多个客户端同时发起访问的情况。如果让服务端程序能够更好的同时满足更多客户端网络请求的情形,这就是并发网络模型。
  • 循环网络模型问题
    循环网络模型只能循环接收客户端请求,处理请求。同一时刻只能处理一个请求,处理完毕后再处理下一个。这样的网络模型虽然简单,资源占用不多,但是无法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请求就是其最大的弊端,往往只有在一些低频的小请求任务中才会使用。

:star:多进程/线程并发模型

多进程/线程并发模中每当一个客户端连接服务器,就创建一个新的进程/线程为该客户端服务,客户端退出时再销毁该进程/线程,多任务并发模型也是实际工作中最为常用的服务端处理模型。

  • 模型特点

    • 优点:能同时满足多个客户端长期占有服务端需求,可以处理各种请求。
    • 缺点: 资源消耗较大
    • 适用情况:客户端请求较复杂,需要长时间占有服务器。
  • 创建流程

    • 创建网络套接字
    • 等待客户端连接
    • 有客户端连接,则创建新的进程/线程具体处理客户端请求
    • 主进程/线程继续等待处理其他客户端连接
    • 如果客户端退出,则销毁对应的进程/线程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"""
基于多进程的网络并发模型
重点代码 !!

创建tcp套接字
等待客户端连接
有客户端连接,则创建新的进程具体处理客户端请求
父进程继续等待处理其他客户端连接
如果客户端退出,则销毁对应的进程
"""
from socket import *
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
import sys

# 地址变量
HOST = "0.0.0.0"
PORT = 8888
ADDR = (HOST, PORT)

# 处理客户端具体请求
def handle(connfd):
while True:
data = connfd.recv(1024)
if not data:
break
print(data.decode())
connfd.close()

# 服务入口函数
def main():
# 创建tcp套接字
tcp_socket = socket()
tcp_socket.bind(ADDR)
tcp_socket.listen(5)
print("Listen the port %d"%PORT)

# 循环连接客户端
while True:
try:
connfd, addr = tcp_socket.accept()
print("Connect from", addr)
except KeyboardInterrupt:
tcp_socket.close()
sys.exit("服务结束")

# 创建进程 处理客户端请求
p = Process(target=handle, args=(connfd,),daemon=True)
p.start()

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
main()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64
65
66
67
68

"""
基于多线程的网络并发模型
重点代码 !!

思路: 网络构建 线程搭建 / 具体处理请求
"""
from socket import *
from threading import Thread


# 处理客户端具体请求
class Handle:
# 具体处理请求函数 (逻辑处理,数据处理)
def request(self, data):
print(data)


# 创建线程得到请求
class ThreadServer(Thread):
def __init__(self, connfd):
self.connfd = connfd
self.handle = Handle()
super().__init__(daemon=True)

# 接收客户端的请求
def run(self):
while True:
data = self.connfd.recv(1024).decode()
if not data:
break
self.handle.request(data)
self.connfd.close()


# 网络搭建
class ConcurrentServer:
"""
提供网络功能
"""
def __init__(self, *, host="", port=0):
self.host = host
self.port = port
self.address = (host, port)
self.sock = self.__create_socket()

def __create_socket(self):
tcp_socket = socket()
tcp_socket.bind(self.address)
return tcp_socket

# 启动服务 --> 准备连接客户端
def serve_forever(self):
self.sock.listen(5)
print("Listen the port %d" % self.port)

while True:
connfd, addr = self.sock.accept()
print("Connect from", addr)
# 创建线程
t = ThreadServer(connfd)
t.start()


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
server = ConcurrentServer(host="0.0.0.0", port=8888)
server.serve_forever() # 启动服务


:star:IO并发模型


:sparkles:IO概述

在程序中存在读写数据操作行为的事件均是IO行为,比如终端输入输出 ,文件读写,数据库修改和网络消息收发等。

程序分类

  • IO密集型程序:在程序执行中有大量IO操作,而运算操作较少。消耗cpu较少,耗时长。
  • 计算密集型程序:程序运行中运算较多,IO操作相对较少。cpu消耗多,执行速度快,几乎没有阻塞。

:sparkles:IO分类

阻塞IO

  • 定义:在执行IO操作时如果执行条件不满足则阻塞。阻塞IO是IO的默认形态。
  • 效率:阻塞IO效率很低。但是由于逻辑简单所以是默认IO行为。
  • 阻塞情况
  • 因为某种执行条件没有满足造成的函数阻塞
    e.g. accept input recv
  • 处理IO的时间较长产生的阻塞状态
    e.g. 网络传输,大文件读写

非阻塞IO

  • 定义 :通过修改IO属性行为,使原本阻塞的IO变为非阻塞的状态。

    设置套接字为非阻塞IO

    1
    2
    3
    sock.setblocking(bool)
    功能:设置套接字为非阻塞IO
    参数:默认 boolTrue,表示套接字IO阻塞;设置为False则套接字IO变为非阻塞

超时检测 :设置一个最长阻塞时间,超过该时间后则不再阻塞等待。

1
2
3
>sock.settimeout(sec)
>功能:设置套接字的超时时间
>参数:设置的时间

IO多路复用

  • 定义
    同时监控多个IO事件,当哪个IO事件准备就绪就执行哪个IO事件。以此形成可以同时处理多个IO的行为,避免一个IO阻塞造成其他IO均无法执行,提高了IO执行效率。
  • 演示
    在同一个线程里面, 通过拨开关的方式,来同时传输多个I/O流
    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32163005/answer/55772739
  • 具体方案

    select 方法:支持 Windows Linux Unix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rs, ws, xs=select(rlist, wlist, xlist[, timeout])
    功能: 监控IO事件,阻塞等待任意一IO发生
    参数: rlist 列表 读IO列表,添加等待发生的或者可读的IO事件
    wlist 列表 写IO列表,存放要可以主动处理的或者可写的IO事件
    xlist 列表 异常IO列表,存放出现异常要处理的IO事件
    timeout 超时时间

    返回值: rs 列表 rlist中准备就绪的IO对象
    ws 列表 wlist中准备就绪的IO对象
    xs 列表 xlist中准备就绪的IO对象

    epoll方法:仅支持 Linux

    1
    2
    3
    ep = select.epoll()
    功能 : 创建epoll对象
    返回值: epoll对象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6
    7
    8
    9
    10
    11
    12
    ep.register(fd,event)   
    功能: 注册关注的IO事件
    参数:fd 要关注的IO
    event 要关注的IO事件类型
    常用类型EPOLLIN 读IO事件(rlist)
    EPOLLOUT 写IO事件 (wlist)
    EPOLLERR 异常IO (xlist)
    e.g. ep.register(sockfd,EPOLLIN|EPOLLERR)

    ep.unregister(fd)
    功能:取消对IO的关注
    参数:IO对象或者IO对象的fileno()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events = ep.poll()
    功能: 阻塞等待监控的IO事件发生
    返回值: 返回发生的IO
    events格式 [(fileno,event),()....]
    每个元组为一个就绪信息,元组第一项是该IO对象的fileno(),第二项为该IO对象的事件类型

    select 方法与epoll方法对比

    • epoll 效率比select要高
    • epoll 同时监控IO数量比select要多
    • epoll 支持EPOLLET触发方式

    为什么多路复用后的代码最好都是无阻塞的呢?

    根本原因是存在虚假的就绪状态,这种虚假的就绪状态可能是由于系统层的错误导致的。如果接下执行虚假就绪状态的任务是阻塞的,那么就会被阻塞。

    比方说我们有一个输入值,但因为输入了无效字符,系统层报错,输入被丢弃。但是应用层已经被通知就绪了,开始执行了接下来的任务(主要是监控的IO任务)。在运行到需要输入值的部分时,如果是不是非阻塞的,那么因为输入已经丢失,这一部分代码就会被阻塞了。


:sparkles:IO并发模型

利用IO多路复用等技术,同时处理多个客户端IO请求。

  • 优点 : 资源消耗少,能同时高效处理多个IO行为

  • 缺点 : 只针对处理并发产生的IO事件

  • 适用情况:HTTP请求,网络传输等都是IO行为,可以通过IO多路复用监控多个客户端的IO请求。

  • 网络并发服务实现过程

    1. 将套接字对象设置为关注的IO,通常设置为非阻塞状态。
    2. 通过IO多路复用方法提交,进行IO监控。
    3. 阻塞等待,当监控的IO有事件发生时结束阻塞。
    4. 遍历返回值列表,确定就绪的IO事件类型。
    5. 处理发生的IO事件。
    6. 继续循环监控IO发生。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####################### select 方法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"""
基于select的并发服务模型
使用函数完成
"""
from select import select
from socket import *

# 服务器地址
HOST = "0.0.0.0"
PORT = 8888
ADDR = (HOST,PORT)

# 监控列表
rlist = []
wlist = []
xlist = []

# 处理客户端连接
def connect_client(sock):
connfd, addr = sock.accept()
print("Connect from", addr)
connfd.setblocking(False)
rlist.append(connfd) # 增加关注对象

# 处理客户端消息
def handle_client(connfd):
data = connfd.recv(1024)
# 处理客户端退出
if not data:
rlist.remove(connfd) # 不再关注
connfd.close()
return
print(data.decode())
connfd.send(b"Thanks")


def main():
# 创建监听套接字
sock = socket()
sock.bind(ADDR)
sock.listen(3)
# 配合非阻塞IO防止网络中断带来的内部阻塞
sock.setblocking(False)
rlist.append(sock) # 初始监控的IO对象

# 循环监控关注的IO发生
while True:
rs,ws,xs = select(rlist,wlist,xlist)
for r in rs:
if r is sock:
connect_client(r) # 连接客户端
else:
handle_client(r) # 处理客户端消息

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
main()
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
52
53
54
55
56
57
58
59
60
61
62
63
64
65
66
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 epoll 方法 ######################
"""
基于epoll的并发服务模型
使用类实现
"""
from select import *
from socket import *


class EpollServer:
def __init__(self, host="", port=0):
self.host = host
self.port = port
self.address = (host, port)
self.sock = self._create_socket()
self.ep = epoll()
self.map = {} # 查找字典

def _create_socket(self):
sock = socket()
sock.bind(self.address)
sock.setblocking(False)
return sock

# 处理客户端连接
def _connect_client(self, fd):
connfd, addr = self.map[fd].accept()
print("Connect from", addr)
connfd.setblocking(False)
# 增加关注对象,设置边缘触发
self.ep.register(connfd, EPOLLIN | EPOLLET)
self.map[connfd.fileno()] = connfd # 维护字典

# 处理客户端消息
def _handle_client(self, fd):
data = self.map[fd].recv(1024)
# 处理客户端退出
if not data:
self.ep.unregister(fd) # 不再关注
self.map[fd].close()
del self.map[fd] # 从字典删除
return
print(data.decode())
self.map[fd].send(b"Thanks")

# 启动服务
def serve_forever(self):
self.sock.listen(3)
print("Listen the port %d" % self.port)
self.ep.register(self.sock, EPOLLIN) # 设置关注
self.map[self.sock.fileno()] = self.sock

while True:
events = self.ep.poll()
# 循环查看哪个IO发生就处理哪个
for fd, event in events:
if fd == self.sock.fileno():
self._connect_client(fd)
elif event == EPOLLIN:
self._handle_client(fd)


if __name__ == '__main__':
ep = EpollServer(host="0.0.0.0", port=8888)
ep.serve_forever() # 启动服务


:star2:web服务


:star:HTTP协议


:sparkles:协议概述

  • 用途 : 网页获取,数据的传输
  • 特点
    • 应用层协议,使用tcp进行数据传输
    • 简单,灵活,很多语言都有HTTP专门接口
    • 有丰富的请求类型
    • 可以传输的数据类型众多

:sparkles:网页访问流程

  1. 客户端(浏览器)通过tcp传输,发送http请求给服务端
  2. 服务端接收到http请求后进行解析
  3. 服务端处理请求内容,组织响应内容
  4. 服务端将响应内容以http响应格式发送给浏览器
  5. 浏览器接收到响应内容,解析展示


:sparkles:HTTP请求

  • 请求行 : 具体的请求类别和请求内容

    1
    2
    GET             /                     HTTP/1.1
    请求类别 请求内容 协议版本

    请求类别说明了请求类别表示要做的事情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GET : 获取网络资源
    POST :提交一定的信息,得到反馈
    HEAD : 只获取网络资源的响应头
    PUT : 更新服务器资源
    DELETE : 删除服务器资源
  • 请求头:对请求的进一步解释和描述

    1
    Accept-Encoding: gzip
  • 空行

  • 请求体: 请求参数或者提交内容


:sparkles:HTTP响应

  • 响应行 : 反馈基本的响应情况

    1
    2
    HTTP/1.1     200       OK
    版本信息 响应码 附加信息

    响应码根据开头数字不同有以下几种分类
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5
    1xx  提示信息,表示请求被接收
    2xx 响应成功
    3xx 响应需要进一步操作,重定向
    4xx 客户端错误
    5xx 服务器错误
  • 响应头:对响应内容的描述

    1
    Content-Type: text/html
  • 空行

  • 响应体:响应的主体内容信息


:star:web 服务程序实现

  1. 主要功能 :
    • 接收客户端(浏览器)请求
    • 解析客户端发送的请求
    • 根据请求组织数据内容
    • 将数据内容形成http响应格式返回给浏览器
  2. 特点 :
    • 采用IO并发,可以满足多个客户端同时发起请求情况
    • 通过类接口形式进行功能封装
    • 做基本的请求解析,根据具体请求返回具体内容,同时可以满足客户端的网页效果加载

:star2:高并发技术探讨


:star:高并发问题

  • 衡量高并发的关键指标

    • 响应时间(Response Time) : 接收请求后处理的时间
    • 同时在线用户数量:同时连接服务器的用户的数量
    • 每秒查询率QPS(Query Per Second): 每秒接收请求的次数
    • 每秒事务处理量TPS(Transaction Per Second):每秒处理请求的次数(包含接收,处理,响应)
    • 吞吐量(Throughput): 响应时间+QPS+同时在线用户数量
  • 多大的并发量算是高并发

    • 没有最高,只要更高
      比如在一个小公司可能QPS2000+就不错了,在一个需要频繁访问的门户网站可能要达到QPS5W+
    • C10K问题
      早先服务器都是单纯基于进程/线程模型的,新到来一个TCP连接,就需要分配1个进程(或者线程)。而进程占用操作系统资源多,一台机器无法创建很多进程。如果是C10K就要创建1万个进程,那么单机而言操作系统是无法承受的,这就是著名的C10k问题。创建的进程线程多了,数据拷贝频繁, 进程/线程切换消耗大, 导致操作系统崩溃,这就是C10K问题的本质!

:star:更高并发的实现

为了解决C10K问题,现在高并发的实现已经是一个更加综合的架构艺术。涉及到进程线程编程,IO处理,数据库处理,缓存,队列,负载均衡等等,这些我们在后面的阶段还会学习。此外还有硬件的设计,服务器集群的部署,服务器负载,网络流量的处理等。

实际工作中,应对更庞大的任务场景,网络并发模型的使用有时也并不单一。比如多进程网络并发中每个进程再开辟线程,或者在每个进程中也可以使用多路复用的IO处理方法。